2010年5月7日 星期五

惟願神憐憫這福地

這些年每次回詩巫作短暫居留,都只覺得這小城越來越不實在,僅從街景來看,讓人覺得華而不實。新建築物和新公園,散發濃濃的銅臭味。

不知道甚麼時候詩巫人開始把鵝當作城市的標誌,可是這城市根本就不是天鵝的棲息地。免為其難人稱鵝江的拉讓江,在伐木業開始興旺後,也只剩滾滾黃漿。如果黃乃裳還在世,會怎麼反應呢?是贊嘆新奇,還是搖頭頓首?富雅各教士原籍美國,特意南來,教授詩巫人從事各種經濟活動,長期進行傳教工作,他對這如今的小福州還願意垂憐嗎?

近日鎮上補選活動,撥款一筆接一筆的來,承諾一個接著一個的拋。結果會是如何,到目前都匪夷所思。

一個找不到身份/失去身份的城市,最後只能不斷地從經濟地位表現面貌。被遺棄,也自我遺棄,所有人都茫然,無從追究下一步該怎麼走。但是,馬林、小福州、鵝江,都應該知道,現在已經是21世紀了,很多事情都不會長久,而是需要變化了。

1 則留言:

  1. 不知道甚麼時候詩巫人開始把鵝當作城市的標誌,可是這城市根本就不是天鵝的棲息地。

    這是我們共同的疑問。

    泗里街擺出黃梨可以理解,民丹莪擺出橘子可以理解。呵呵

    回覆刪除